PS:求推荐票,求月票!
大屿山,大澳镇。
滑轨上,大胸弟屁股坐在全尺寸摄像机轨道车的小鞍座上,肉把小座椅给包的严严实实。身上套着大衣,难掩双灯之雄伟,真·横看成岭侧成峰,两个吊灯颤巍巍。
眼睛聚精会神的盯着液压云台上的摄像机,手上缓慢的推拉控制着镜头,时不时的转动机身。旁边还跟着一位跟焦师,他需要不断对靠近的主体进行跟焦定准。
旁边,叶玮信领着两个场工满头大汗的匀速推着板车。
推滑轨是个挺考验体力的工作,剧组中,摄影组的场工最容易被骂就是在推轨道的时候,每个摄像师都有着自己的节奏,推拉卡顿都各不相同。
这也是为何一般剧组选摄像指导,摄像师都自带几个助理的缘故。
胶片摄像机的笨重,注定了摄像师是个特别吃“活”的技术工种。不像后世,相机下边按个云台小滑轨,都照样可以拍摄出大片水准。
摄像师门槛在不断变低。但好的摄像师却变得凤毛麟角。一个摄像师如果没有创造性,那就真的与咸鱼没什么区别!
80年代,港岛剧组用轨道和摇臂都不多,龙叔在《警察故事》剧组拍摄的时候,还借用吊车平台来进行拍摄呢。自然也没有电控轨道车、摇臂轨道车,只能靠人力。
电影成为工业的那一天就伴随着轨道车的应用,如今在好莱坞,轨道车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。透过拍摄人员的功底,可以很好拍出空间感十足的优质画面。
这个时间段的《007》、《夺宝奇兵》、《虎胆龙威》都有用上了电控轨道车。
从这里,就可以看出港片与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差距。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抹平。
无关努力,只关国力。
《旺角卡门》中原本并没有这么多需要轨道车的戏,毕竟刘伟镪、敖志君业内两位手摇大神在这里。不过……谁让戏霸吴孝祖是监制兼男主角呢。
《赌·神Ⅰ:即刻开战》里涉及大量商业元素,手摇摄像对这种大制作就是个笑话。
去了一趟北美。
哪怕是没有进入好莱坞,但雇佣的专业拍摄队伍依旧让吴孝祖茅塞顿开。吴孝祖心里,这部《赌·神》将有机会成为1024火车头电影公司的《钢铁侠1》。虽然工业特效方面不可能与好莱坞比肩,但动作场面上可是港片的强项。
手持拍摄上,更适合个人风格的展现,更灵活多变,天马行空。比如被最新一期《电影双周刊》评为80年代最伟大十部华语作品的《一个字头的诞生》,以及这个年代蓝红基调的巅峰水准《嫌疑人》,都是手持摄像。
但对于一部商业巨作,摇臂滑轨车、全尺寸摄像滑轨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构成。吴孝祖也借用《旺角卡门》稍微做一些实验。
这就像姜汶用《寻枪》来实验自己的想法一样。最后那一笑,太特么姜汶了!
吴孝祖是一个商人,却也是一个导演。
前一世斯皮尔伯格镜头前是导演,镜头后是彻头彻尾的商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