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一。
市医院中医科隋大夫早早的来到医院。
连办公室都没进,直接去了检验室,填了张单子,打了申请,把猪苓样本送进去检验。
然后脚不沾地跑去办公室换上白大褂,随便往肚子里填了块面包当早饭。
八点一到匆匆跑去门诊室坐诊。
周一的门诊,人格外多。
隋大夫一直忙到下午五点,才送走了最后一位病人。
这个走没有引申,就是看完病离开的意思,可不是那个送走了啊。
出了门诊,隋大夫又去了检验室,取了检测报告,还有一大兜子四十多斤猪苓,回到了医生办公室。
趴在桌子上打开电脑开始写报告。
自制药流程复杂的嘞,隋大夫也是第一次弄,得对照着标准要求一点点弄。
渐渐的,随着门诊结束、查房完成、交流的回归,中医科办公室到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。
副主任医师梁大夫端着水杯,溜溜达达走到隋大夫桌子前。
这小年轻今天一回来就趴那打字,忙什么呢这是?
梁大夫过来就见桌子上放着一份检测报告,顺手拿起来看了一眼。
一愣。
放下水杯仔细翻看。
一边翻,一边不禁发出感叹。
“好家伙,麦角甾醇含量够高啊。”
“猪苓葡聚糖也挺高,不赖。”
“嚯,少见,多孔菌甾酮从A到E都不错啊,F和G差点,瑕不掩瑜,瑕不掩瑜。”
“多糖成分还真全乎,怎么长的。渍渍……”
这几项都是猪苓这味药材里的有效成分,如今都高科技了,中医药也与时俱进,常用中草药里哪些成分有效,哪些无效都研究的明明白白,药效高低上机器一测就全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