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瞬文学>穿越>明月长明 > 第280章 毕魏
    郑国答应了季承的嘱托,最终与王翦一起踏上了秦国得土地,开始了水利工程的修建。而季承也没闲着,他急忙命人出使魏国,希望魏国可以帮助自己在郑国拖住秦国的时间内,拉拢中原各国抗秦。

    魏国此时刚将首都迁至大梁,一切刚恢复好。魏皇毕迈已经六十多岁了,心力憔悴,天天在皇宫里感叹。而整个魏国的皇室宗亲还全都沉迷于当年的辉煌中没能醒过来。根本没有人能帮助魏国崛起,魏皇自己也有点不愿承认自己失败了。

    魏皇毕迈二十岁即位,他父皇给他留下的底子很好,再加上他自己任用贤能,魏国在短短几年内便一跃成为天下强国,庞承担任大将军,训练出天下闻名的魏武卒,往东与齐抗衡,往南与宋楚抗衡,往北与晋国抗衡。几个大国他们完全不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也许正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太过顺利,养成了毕迈嚣张跋扈的性格,他把谁都不放在眼里。见秦国扫除叛乱,又经十一国攻秦,实力大减。于是便命庞承率军灭了秦国,没想到秦国实力不行,却很难啃。一直常胜的魏军,在秦国不停的失败。

    最后,庞承被逼的太狠,一味着想着报仇,结果导致自己三番五次呢失败,最后甚至是将性命也丢到了秦国。

    毕迈那阵真是气晕了,真是恨呐,不过他恨的不是秦国而是庞承,恨他将魏军的威名扫地,恨他是个废物。再加上几个皇室宗亲,一直认为庞承功劳太高,一直压着他们,所以乘机各种攻击。至使出现了庞承被弃尸荒野的闹剧,直接导致十万魏武卒全部投降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并没让魏国清醒,也没让毕迈清醒,他认为这些人都背叛了自己的祖国,是因为秦人给了好处。于是他要告诫天下百姓,谁也不能背叛自己。

    他下令杀光所有投降魏武卒的家属,导致魏国上下,人心惶惶,前一刻还是魏国最核心的力量,每家每户为能出一个魏武卒而视为荣耀,而后一刻这个身份却成了催命符。

    魏国百姓大量开始逃往秦国,因为那里有自己的家人,而且也不会奴役自己。百姓的流失,毕迈毫不在乎,逃走个把百姓,对魏国来说根本没什么损失。

    毕迈是对的,魏国有强大的底子,逃跑个把百姓对其影响不大。损失最大的是人心,尤其是部队的军心。

    百姓看着皇帝如此狠心,谁还愿意为国捐躯?尤其是部队,魏武卒是魏军心中的信仰。能进入者皆是魏军精锐中的精锐。而庞承无疑是整个魏军的灵魂所在,他被奉为神明。尽管战败而死,对于军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。可皇帝一个圣旨毁了庞承,也毁了魏武卒。魏军的军心就奔踏了,混吃等死成了他们得常态。

    所以从那以后魏国基本上没有诞生过名将,而军队则基本上跟在别人身后打酱油。最后秦国为解楚国之围,攻打魏国。没想到一路势如破竹,一直打到了首都安邑。

    本身安邑的守军是可以守住的,奈何秦军攻了两三次后,魏军弃城逃跑者尽有一半之多。连毕迈自己都带着家属慌忙而逃。

    守城的将士再无收意,顿时这座辉煌了几十年的城池,就这样被秦军攻破。魏皇毕迈没有发誓发愤图强,而是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就迁都去了大梁,远离秦国。

    毕迈的懦弱没有遭到国人得嘲笑,反而被仕子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。毕竟天下打了这么多年的仗,还没听书过哪个国家战败后,丢了国家的。那样天下其他各国都会出手共同制裁这个国家,所以打不过秦国,离他远远的就好了。自然会有人收拾秦国,何必自己上呢,过好太平日子就好。

    日子久了,魏国人的这种想法就越来越根深蒂固。

    太子毕仁看不下去了,虽然他也只是一个书生,但书生身边总会有一群义愤填膺的人。他们什么都看不惯,日子太平了,说国家不思进取。天天战乱,说国家穷兵黩武。国家变法了,说法家严刑酷法祸害苍生,国家不变,又说国家墨守成规跟不上天下的节奏。总之就是你干什么他都不爽,你还不能骂他杀他,一旦做了便是伤了天下仕子的心。

    可是这些人,你让他去干实事,对不起,眼界太高,脚是飘得,小事不想干,大事干不了。

    毕仁其实也是这么个人,太子十余年,在政事上各种侃侃而谈,士大夫打击了一遍。却从没拿出一个有效的方案出来。魏国迁都,他心里充满了鄙夷,但让他留下镇守安邑,他却又不肯。到了大梁,天天和一群书生在一起,筹划着如何重建魏国。有时讨论的激烈的时候能连续讨论数日。

    毕迈知道太子的性格,他觉得跟这些仕子在一起,并不是没有好处,在激烈的争辩中说不定能产生新的思想,对魏国的未来有好处。而且毕迈还指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将魏国变得强大起来,来替自己报仇。

    有了望子成龙的期望,自然对儿子也是有所放纵。毕仁越来越嚣张,也越来越自以为是。朝中大臣敢怒不敢言,毕竟毕迈就一个儿子,他以后就是魏国的天子,惹怒了他自己以后还怎么为官。

    敢于直言的也不是没有,有几个大臣也曾在朝堂之上反驳过毕仁。不知道是天意,还是人为的,最终的结果都是,流放的流放,杀头的杀头。就像一个魔咒,一旦顶撞了太子,不会过多久,就会被查出来贪污,买官卖官,或者举党营私。

    所以朝中没人再敢公开说太子什么话了,大家最多就是私下里聊一下。可是怪事紧接着又开始了,有些人刚在底下议论完太子,第二天就被抄了家,而且一抄一个准,绝对是贪污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