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电话的里的声音够大,于志平两人也能听到对方在电话里的说话,这下两人是都蒙圈了,有些难以置信。
就连那个邮局的工作人员也有疑问,她告诉对方说道:“人家这是外地的来找亲戚,这个地址人家可是通过几次信的,怎么可能就没有了。”
对方再次肯定的说道:“我在这一片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,我肯定在这个黔江路范围,就没有68号街坊,你让对方自己再想想,是不是街坊号写失误了。”
对方接着罗列出了‘在黔江路上都有哪些街坊的编号’。
邮局的工作人员心里清楚‘于志平他们这边也能听到电话里的声音’,她这时用疑问的眼神看向于志平的同伴,等着他表态。
于志平的同伴则是语气肯定的说道:“这个地址我有印象,不会是写错了,而且刚才电话里边提到的那些街坊号,我反而都没有印象。”
女工作人员点头表示明白,然后她又对着电话里说道:“你能不能问问‘你们这个长河区的其他邮递员’,看看你们长河区里边有没有这个68号街坊?
对方说了声:“好,你先把电话挂了吧,我去问问再打给你。”
过了几分钟,对方拨打来电话说道:“我问了,我们这个区就没有68号街坊。”
女工作人员把这个结果,对着他两重复了一遍,看着两人沮丧的表情,女工作人员又问道:“需不需要我帮你问问‘这个68号街坊在哪个区?’
于志平的同伴说道:“如果我写信时的邮寄地址,写的是长河区黔江路,68-2这个地方,这封信会被投递到其他区的68-2吗?”
女工作人员说道:“基本不可能。”
那个电话里边也说道:“不可能,这样的信只会被退回。”
于志平的同伴说道:“那就不用打听别的区了,之前寄信时也是我写的这个地址,我不会记错的,谢谢你们了。”
女工作人员说了声‘不用谢’,然后把电话挂了,不过她还是很困惑的说道:“这事真的是有点奇怪,既然你们之前是已经通过信的,没理由找不到这个地址吧,最好你们着去实地找找看看,或许这里边存在一些偏差。”
两人再次向女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之后,出得邮局;于志平也是建议同伴:“要不就让人家工作人员给打听一下‘那个68号街坊在哪个区’,咱们反正还有时间,既然都到这来了,再跑那一趟也不值啥。”
对方道:“我那亲戚在信上告诉我的很清楚,坐几路公交车、到哪下车,就是这里肯定没错;如果在这就是找不到,我也没劲再往别的地方去找了,还不如早点回去。我现在估计着这事可能没戏。”
两人当即商量后决定,再去把那黔江路西侧、没有被探查完的地方看一遍,如果还找不到,那就只有打道回府了。
对于黔江路西侧区域、剩余部分的探查,还真的印证了苏素欣之前告诉于志平的话,在黔江路西侧是真的不存在68号街坊。
虽然两人都是第一次来S市,按说是应该浏览一下这里的市容、景观,可目前已经是下午快三点了,他们还得赶紧的去火车站买票,争取早点赶回X市;毕竟如果回去的太晚,公交车停开的话,他们要不然就得走着回家(或回学校),要不然就得在候车室里熬一晚。
由于没有介绍信,他们就算是有钱,也找不到可以住宿的地方。
让他俩觉得顺利的是,在火车站买到了下午5点的火车票,正点到达X市的时间是晚上8点半;这样他们的这个晚上,就可以早早的安歇了。
两人一商量,在S市吃饭有点嫌早,何况S市和X市还是分属不同的省份,在S市吃饭时,还得使用全国粮票;那干脆不如等回到X市后,各自去想办法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