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瞬文学>都市>兴汉 > 第228章 房陵归降
    刘琮之所以选择从上庸进军蜀中,这也和刘琮是穿越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,汉江和长江在江夏汇合,往西一路分叉,到了秭归和宜都之间之间已经夹着一个神龙架和大巴山。

    长江是攻蜀的第二选择,水军穿越长江抵达江州(重庆)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相对长江三峡的险恶地势,汉江自襄阳到汉中相对就要缓和的多。

    而且占据了上庸、房陵一带也是确保了襄阳上游的安全,同时牵制张鲁的力量,给刘璋也是一个交代。从宜都出发,经保康便出了荆州界进入汉中郡房陵县,再沿着狭窄的平原,穿行在神龙架和武当山之间,很快就是上庸。

    经过半个月紧锣密鼓的筹备,所有方面都准备好了。刘琮告别诸位妻妾踏上征途,走前他面对众妻妾笑道:“等我平了益州回来,琳儿你要教我弹琴,我的琴完全跟不上你的。还有你们三人要好好教育基儿!”

    虽然刘琮满脸带笑,蔡琳和文蕊还有阿英都是依依不舍,甚至眼中噙泪。因为刘琮私底下就跟几位交代过,此去蜀中必要拿下益州才会班师。少则一年,多则三五年。这些女人都是青春年华自是不舍。而且战场上刀枪无眼,不过作为这个时代的女人她们只有在心中默默祈祷刘琮早日凯旋。

    唯独韩依满脸嬉笑,因为她坚持要随军。理由是刘琮需要有人照顾,而韩依是四个女人当中,是唯一习武的,而且身手还不错。樊城保卫战她就有协助医官救治伤病员的先例。

    刘琮一向拗不过她,只能让她跟着。

    刘琮起兵伐张鲁的消息传出,益州震动。成都方面,那些反对刘琮进蜀的人暂时也闭上了嘴,因为刘琮选择从上庸直接攻击张鲁,而不是沿着长江直通成都。谁也不能说刘琮是狼子野心!

    而张松、许靖等人也松了一个口气,刘璋对于刘琮此举也是大为赞叹,心中暗喜,到底是同一个王出来的汉室宗亲。因而对张松、许靖等人更加信任。同时下令整顿兵马,准备粮草,随时准备出兵与刘琮会师。

    张鲁却是无比的郁闷,钟繇欲征汉中,他原本就与刘璋不和,无路可退,如今刘琮也来凑热闹。如果只是刘璋,张鲁倒是不但,就算是加上钟繇,张鲁还是能够坚守,因为汉中北部有阳平关,南面则是葭萌关。

    有这两个关隘都有重兵把守,汉中郡的东面上庸房陵虽然夹在两山之间,但守备力量却不够。如果让刘琮突破,刘琮则可能沿河而上长驱直入直捣汉中。

    而且刘琮过往的声望,如果非要让张鲁在钟繇、刘璋和刘琮之间选一个敌人,张鲁绝对不会选刘琮!不过刘琮已经出征,张鲁能做的便是继续征兵,然后沿途阻截刘琮,拖延他与刘璋会合!只有阻止住两个刘氏宗亲的联合,汉中才可能在这个群雄纷争的年代独善其身。

    至于将来,张鲁没想过那么远,也无法掌控局势的发展。

    张鲁随即召集部下商议对策,其弟张卫道:“如今汉中三面临敌,汉中最险不过阳平关;北面可于关之左右,依山傍林,下十余个寨栅,吾愿意领兵迎敌曹兵。

    房陵无险可守,可令将士退居上庸,以杨昂、杨任为大将前往以拒刘琮。挡住这两路,刘璋不足惧。兄在汉宁,多拨粮草应付。”张鲁依言,遣大将杨昂杨任领兵一万支援上庸,其弟张卫率兵一万前往阳平关。

    再说刘琮这边,起兵两万,分为三部,魏延、庞统领兵五千为前部先锋,黄射领兵三千会同近万民夫和三百医护人员为后部。刘琮自与法正、赵云居中。整个西征部队加上运送粮草的民夫近三万人,可谓浩浩荡荡,房陵县令早就得知消息。

    房陵(房县)属于边县在县令王梓的努力维持下,县兵倒是有近千人,奈何兵器落后,城墙常年失修,加之自刘表入住荆州一来,就从来没有动过汉中的心思,因为县中县兵也是常年未曾训练。

    而从地理位置上看,房陵是进入大巴山和秦岭的入口,离汉中不仅路途遥远,而且十分南行,倒是离襄阳、宛城颇近,而且一马平川。

    王梓现实召集县中官吏商议对策,众人一听刘琮来犯,都低头不语,房陵县虽然是归属汉中郡,但前年秋天,曹操和刘琮在樊城的这场大战,房陵百姓也是有所耳闻。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操都被刘琮击败了,区区一千疏于训练,武器落后的县兵能有什么作为,他们自然没有办法。

    而县中的豪族更是干脆,纷纷劝王梓开城投降,以免伤及无辜。看着同僚和县中豪族的反应,王梓也是有心抵抗,却是无力实行。下定决心的王梓,便是令县尉整顿城中兵马维持治安,同时派出哨骑沿途打探刘琮部队的动静。

    待到先锋魏延出现在房陵近郊,王梓便是带着城中大小官吏和户籍簿跪迎两旁。对于这样一个结果,魏延和庞统早有预料。两万荆州兵对一千县兵,王梓能做的选择并不多,要么弃城逃离,要么出降。王梓选择了出降,说明他还是个识时务的长官。

    关于刘琮与刘璋联合势力和张鲁的对比,只怕不难分出高下。而如果王梓选择弃城逃离,就可能造成县内混乱,如果县兵与其他匪徒趁势打砸劫掠,王梓便会成为罪人。

    王梓出降,魏延一面派人报知刘琮,一面领兵入城接管房陵县。登高望去,魏延、庞统等人也不得不感叹刘琮的选择。这县,古称“房陵”,因“纵横千里,山林四塞,其固高陵,有如房室”而得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