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三桂的事情只是一件小事,起码在朱聿鐭看来是这样。
对于如何收拾他,朱聿鐭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思索,之所以让西营、闯营进入山西,同时又这么久才回复吴三桂,主要也是敲打一番吴三桂,若是他就此反了,那朱聿鐭就更加乐意,这种货色若是能够提早消灭,那更是早去一桩心事。
不过若是吴三桂老老实实的充当大明的马前卒,为大明彻底剿灭满清立下汗马功劳,那朱聿鐭也不是不能在战场上给他一个体面的死法,从而放过他后人一马。
但是朱聿鐭觉得这个可能性会很低,吴三桂这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,想要让他彻底的选择以国为重,当一个忠字当头的忠臣,估计比山贼窝出来一个状元郎概率还要低一些。
既然注定是这个结果,那朱聿鐭所有方针都是如何剿灭吴三桂部而展开的,无论他到了辽东是保守防御,还是迫不得已的以攻来明心,想要找他的毛病,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。
就算朱聿鐭一时还做不到彻底不要脸的地步,那些最擅长整治出来莫须有的文臣们,估计就能让吴三桂吃不了兜着走。
真正令朱聿鐭头疼的是,如何对北方进行生产恢复。
在拿下北京的当日,朱聿鐭已经下达了旨意,投降者既往不咎,顽抗者夷其九族。
对于北方这些已经投降或者为了一口饭吃,加入了满清战车的绿营兵及其家属们,虽然朱聿鐭同样恨这些人投降异族,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正在让他们不得不低头投降异族的,最大的原因却是当年的大明统治阶级。
百姓为了一口吃的,选择投降,根本无可厚非,他们本来就没有本钱,崇祯年间的大明朝,对于百姓带来的只有伤害,而没有任何的恩情可言。
反正都是要交皇粮的,与其受大明年复一年的压榨,还不如换一个朝廷来试试,毕竟无论是谁当这个国家的主,与他们都没多大区别,他们该交的一样也从来没少过。
虽然朱明是同文同种,但事实上对于百姓们来说,却没有丝毫的向心力可言,既然你老朱家守不住这江山,那大家也没必要给你老朱家讨一个说法。
作为一个王朝来说,大明的崇祯朝是极为失败的,崇祯皇帝几乎将所有的阶层全部得罪了个遍,从完全听信于文官,到之后乱杀一气,完全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。
至于武将,因为文官的瞎指挥,还有崇祯皇帝发不出来工资却还要人卖命,好用的往死里用,遇到比较跋扈的则是选择退让,追究责任时往往收拾的都是卖力作战将本钱赔光了的武将,这样一个既不发工资,又赏罚不明的老大,在军队中众叛亲离,自然也没有什么意外。
至于百姓,那就更不用了,崇祯一朝所立的税收名目,已经多的让人算不清楚了,多少百姓被逼的家破人亡,妻离子散,全部范围内的农民起义,就是百姓对崇祯皇帝的最好回答。
这样的大明,甚至若非满清多尔衮入关后比较膨胀了,竟然强行推行剃发易服的民族政策,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排斥,估计都没有几个人会怀念之前的大明朝。
在这种局面下,朱聿鐭对于北方的安抚工作就变得极为谨慎,无论如何行事,都需要慎之又慎,唯恐再次引起祸患,让整个北方再次打成一锅粥,彻底将整个北方打废掉。
朱聿鐭在安抚好降军的同时,也宣布对北方诸省无差别的免税三年,并且开始大规模的开始进行均田政策。只要你够勤快,只要能开垦一亩地,就可以到官府报备,登记后便会发予田契,变为可以传承后世子孙之田。
在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的同时,朱聿鐭更是大开军队方便之门,大量的抛荒田地被充公当作军功田,每个士兵都能分到三十亩上下的军功田。而且因为北方实在是久经战乱,田地抛荒严重,如今财大气粗、甚至连军功田都多的数不过来的朱聿鐭,也不会去小气这点东西,这些军功田地不仅仅三年免税,更都是在地方上属于上等田地。
至于阵亡的士兵则是至少五十亩田地起步,外加三十两的抚恤银子,他们的家眷更是享受十年的免税期,每年更可从官府之中领取五石的抚恤口粮,这个期限同样也是十年时间。
至于伤残的军士,只是在抚恤金上比阵亡士兵少了十两银子,其他的待遇都是参照阵亡士兵家属。
说实施,如今的朱聿鐭已经有些看不上北方这点土地赋税了,有了大明四海商贸公司,靠垄断商业活动,他每年的收入都已经不下于之前大明的两京十三省的正税了。
更别说还有一个钱庄的生意,这东西看似利润低微,但来自后世的朱聿鐭却不会这么看,当然明白这东西是个躺着赚钱的东西,尤其是商业贷款开始陆续开放之后,钱庄的收入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税收支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