沮授笑了起来。“季珪是明白人。”他端起茶杯,呷了一口茶,品咂了片刻,缓缓咽了下去。清香而略带苦涩的茶流过咽喉,嘴里却泛起若有若无的甘甜。这江南的茶🎣是做越精致了,一年一个样,简直让人欲罢不能,欣喜之余又不免期望下一批的新茶会有何等品质。
崔琰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。他没有沮授这样的心情细细品味,只觉得嘴里苦涩。他突😪🄌然被沮授请来,在这里用小半天功夫看完这部计划,已经明白了沮授的意思。虽然他的兄长崔瑜投降了刘备,沮授却希望他能继续支持袁谭,跟着袁谭一起向孙策称臣。
这并不是坏事。他也不认为🄣刘备能够据冀州,并与孙策🍥争雄,为崔家留一条后路是必须的。沮授愿意给他这个机会,他求之不得,甚至心怀感激。他惊讶是沮授一直在城里,从来没有离开。
“季珪,对吴王的新政如何看?”
“虽说手段粗暴了些,却也是直指💆根本,疏堵兼备📨的办法,称得上百年大计。细微处有待商洽,瑕不掩瑜。”🂲
“说来听听。”
崔琰看了沮授一眼。他知道沮授的境🜾界,这显然不是请教,而是考校,或者说是沮授借机点拨他。沮授比他大十来岁,有可能将他当作后一辈来培养。他和田丰毕竟都是袁绍旧部,即使向孙策称臣,也很难受到重用,他们这些名位不显的年轻人则不同,只要有能力,更容易出头。这对他、对崔家都是一个机会,即使对兄长崔瑜也有重大意义。只有他能得到重用,将来才有机会为😀♷🍀崔瑜求情。
崔琰没有推辞,将自己的理解解说了一遍。他觉得孙策🍥新政最大的🌶问题有两个:
一个否决了天命,却没有提出足以代替天命的学说。如此一来,🕂他与众人无异,他能做的,别🌳人也可以做。就算他天才英特,别人想学也学不来,可是他的后辈如何才能服人?不能解决这个问题,孙氏天下不能长久。
二是矫枉过正,对工商过于推崇,导致过多💻的人口转向工商,成为寄食者。这必然造成粮食紧张,粮价🐵上涨,尤其是在战时。上次兖州大战,孙策就不得不高价从交州运粮补充。将来战场推进到太行以西,动用的兵力越来越多,运输消耗却越来越大,缺口会迅速增大,直到无力为继。
沮授听了,微微颌首,建议崔琰回去整理一下,最好能写成文章,在合适的时候印行。孙策平冀州之后肯定会在冀州建印坊,发行报纸,到时候需要一批有见地的文章,证明冀州也是有人才的。崔琰身为郑玄弟子,又有卓尔不群的见识,足以🅌🅊🄷担当首期报纸的头篇文章。
崔琰感激不尽,再拜。他自己清楚,他的见识是有的,但冀州比他更有资格写这文章的人还有不少,眼前的沮授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。沮授将这个机会给了他,就是将冀州的希望♴🌣寄托在🍔他的身上。🐝🀲至于审家等世家,已经被他放弃了。
冀州世家将迎来一次更新换🄣代。有的将消亡,有🚙📲🞳的将崛起。
崔琰下了楼,穿过侧门,回到了自己的公廨。刚进门,崔林就进来了,两人四目相对,不约而同的点点头。崔林将他今天的工作简明扼要的汇报了一遍,守大城的各部都将近断粮,即使他们有🏷🞲😇一些克扣下来的积储,最多也只🉣能吃两三天。至于箭矢等军械,也被他找各种理由,一件也没发。这些人投🎐降刘备之后,除了消耗刘备的粮食,发挥不出什么作用。
“为什么不直接抓了他们?”崔林不解的问道。“放弃大城,小城又能守几时🟑?”
崔琰没有说🄃🞃沮授的用意🜆⛟,只是淡淡地说道:“抓人容易,控制他们的部下却难,与其各怀鬼胎,不如留下能够信任的精🙖锐。有沮鹄率领的三千亲军,再加上足够的物资,守小城绰绰有余。”
崔林还是不太明白,也知道崔琰没有完说实话,不过他信任崔琰🕂。这么多年了,不论是家族还是乡里,认可他的人只有崔琰,崔琰不会害他。之所以不和盘托⚧📶🟔出🚷😀♼,应该是还没到时候。
两人说了一阵闲话,崔琰突然说道:“德🍯儒,清儿📨今年几岁♀,可曾读书?”
崔林想了想。崔琰说的清儿是崔瑜的女儿,💻一直在清河老家生活。“清儿今年七岁,刚开始启蒙,她看不上家里请的先生,一心要去南阳幼稚园读书,拜蔡大家为师。这孩子别的都好,就是太爱和人比较,尤其是衣物,非中原所产华服不穿。”
崔琰皱了皱眉🎻,没吭声。过了一会儿,他刚要说🚙📲🞳话,外面突然响起了急促尖锐的铜锣声。崔琰和崔林交换💁了一个眼神,会心一笑。
刘备来了。
——
刘备勒🃞😾住坐骑,看着👙🉐鼓声震天的邺城城头,心🌱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