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寒夜冷,夜幕之下,寒舍诺大的燎炉中木炭行将燃尽,屋中已是有了寒气,在刘懿和苏御交谈之时,乔妙卿用炭箕加了一些木炭,将火拨的熊熊旺盛起来,屋中顿时暖烘烘的。
乔妙卿坐在一旁,安静地看着苏御,思绪飘向远方,不再理会屋内两人。
也在这个当口,刘懿和苏御同时闭口,刘懿似乎有些精神萎靡昏昏欲睡。
而苏御的思绪,则飘向了遥远的过去。
从春秋孔孟脱胎自周朝礼乐创立儒家,到如今儒家成为天下显学,浩浩荡荡八百年,儒家仅两次主动涉足过庙堂政坛。
一次是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之策,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子进殿上《举贤良对策》,主张教化民众,唯贤是举。提出“天人感应”、“大一统”之说,并进言‘诸不在六艺之科、孔子之术者,皆绝其道,勿使并进’,从此,汉帝国开始了三百年的‘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’国策,儒家从此屹立在天下三百年而不倒。
第二次,便是百年以前三国一统大战,当年,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,形成了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的局面,寒门士子难再出头,惹得天下百家不满,而后,诸葛丞相在五丈原续命成功,率蜀汉大军向北伐魏时,大儒王肃不计父亲王朗被诸葛丞相骂死阵前的仇怨,秉持大道,力争复兴汉室,成为掀翻曹魏政权的重要力量。战后,王肃又成立贤达学宫,为汉帝国休养生息提供了大量德能双馨的人才,贤达学宫从此得以在汉土立身,又辉煌了一百年。
现如今,大汉帝国内忧外患,帝国东境新败,敌国蠢蠢欲动,天下世族萌动,意图再复往日辉煌,重重交织之下,王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,儒家素来自诩大汉帝国立国大道,护国神器,倘若危难时刻不出手扶援王权,不仅会惹得天下哗然,儒家国之大者的胸怀,也必受到摧残。
人间沧海桑田,唯有能断者进,天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苏御和他儒家,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的岔路口。
向左走还是向右走,是驰援王室还是保持中立,儒学大家苏御,开始了最后的抉择。
苏御走到炽热的炉火旁,定身而立,目光灼灼。
炭火随着丝丝气流摇摆不定,就如苏御的心一般犹豫不定、摇摆不定!
就在这时,刘懿微微睁眼,他见苏御踌躇的样子,稍加思索,淡淡地吐出一句,“晚辈常听闻,天子曾在朝会上对群臣说‘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’,这句话,苏老前辈可曾听闻?”
以天子之威压制苏御,好一个借力打力。
苏御的声音宛如低沉犀利的牛角号,“陛下兼达百家之心天下皆知,不需要你小子在这里旁敲侧击。”
刘懿不以为然,继续说道,“晚辈一路走来,多蒙百家照顾。名家东方春风带我游历北疆,墨家巨子寒李大侠为我搭台铺路,兵家巨擎夏瞻助我整军演武,佛门道安、寂荣两位大师随我共抗江贼,就连阴阳家的无名前辈,也曾在危难之时救我一命。苏老前辈,您是儒家最博学、最睿智、最透彻之人,您认为,这些江湖名宿出山助我,难道仅仅只是依靠我父亲的关系和他们的心中大义么?”
刘懿再一次借力打力,这一次,苏御的心,被狠狠撼动了。
可是,苏御紧皱的眉头忽然解锁,他释然一笑,无奈地道,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这些人为你奋命,无非是想为子子孙孙谋个前程罢了。”
刘懿憨笑,“难道,苏老前辈不想如此么?”
苏御沉默不语,这一刻,他想了很多很多,在他的世界里,从来没有一刻如同眼前一般,漫长而难以抉择。
最后,他又联想到当今天子对待诸子百家的暧昧态度,还有江锋称王后曲州的形势,老苏御的双眼,顿时发出如刀一般的光芒:天下大变,贤达学宫极需要在这个时候站好队、排好位、出好力,以保障儒学继续延续当世显学的尊称。
而出力之始,则从助力平田军定乱曲州起!